评论&文告

民主行动党全国主席林吉祥,于2002年12月20日(星期五),在八打灵再也所发表的声明:
内阁应该在今年结束之前召开一项特别会议,针对第二个马哈迪教育检讨委员会给予恰当批准及授权
内阁应该在明年之前召开一项特别会议,针对第二个马哈迪教育检讨委员会给予恰当批准及授权,否则在今年结束前仍有重要事项未完成,将是内阁部长的严重失责。

事实上,自十一月廿九日巫统最高理事会议决成立有关委员会至今已经一个月的时间,倘若内阁无法给予正式批准来设立第二个马哈迪的教育检讨委员会的话,那么将是对部长们的羞辱,因为这反映出内阁的严重无能会可有可无。

巫统副主席暨国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昨日在谈话非常坦白。他在马来亚大学针对“廿一世纪的马来西亚政治”发表演说时,承认国家教育制度无法团结各族人民。(《星洲日报》)

纳吉所,教育制度无法缔造国民团结,抑或它至多只有非常表面的影响,而政府必须建立新的架构来促进各族学生的融合。

针对纳吉承认国家教育制度要缔造国民团结方面的失败,本人有以下两项看法:

第一, 国家教育制度的失败也是过去卅年来所有前任教育部长的失败,其中山人今日在政府当中掌管最高政治职位,他们是即将退休的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候任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巴达威、以及第二候任首相拿督斯里纳吉。

第二, 纳吉的言论跟马哈迪最近在印度的谈话有所出入。马哈迪在该国回答一名新闻从业员的问题时,把马来西亚多元社会各族关系更密切,当作是他担任首相廿一的成就。

无论如何,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马哈迪教育检讨委员会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要确保国民学校成为所有马来西亚人民的首选,从而促使各族关系更为融洽;另一个目标是提升教育的品质。

如今迫切需要答复的问题,就是有关委员会如何能够矫正国家教育制度的历史性失败,因为它只纯粹是个巫统委员会,根本没有涉及我国社会个阶层及朝野政党代表,也不包含整个多元种族、多元语文、多元文化及多元宗教光谱的教育意见。

马华和民政党领袖针对有关议题的可悲言论,已经清楚显示出国阵其他成员党已经被排除在有关教育检讨委员会的决策过程。

倘若第二个马哈迪教育检讨委员会比之前所有的检讨委员会存有更多缺陷,它不但由歹意种族所垄断,甚至由单一政党所垄断的话,那么这个委员会又如何能够拟定一项促使各族人民团结的蓝图?

第二个马哈迪教育检讨委员会的重大缺陷,就是把种族两极化的肇因,归咎于各源流学校华小和淡小。

最新一期《远东经济评论》一篇题为“一个终结极端主义的计划”的报导指出:“华裔拒绝进入国民学校,从小学开始导致种族分割。在马来西亚的人口当中,有六十巴仙马来人、卅二巴仙华人、七巴仙印度人及一巴仙其他种族。”

有关报导作为“种族分裂加剧指标”指出,在一九六四年,有九十八巴仙华裔孩童报读国民学校,今日只有五巴仙;其余都选择华文教育或私人学校。这项转变部分原因是鉴于不认同国民学校的教育素质,另外的原因是有关学校的媒介语已经改为马来语,而并非英语。

然而,报导中的一九六四年和目前的数据都是错误的,同时它也忽略了在五年的国民中学教育制度中,大部分的各族学生都在同样的国民中学求学。

虽然在小学阶段,大约有九十巴仙华裔学生及超过八十巴仙印裔学生报读母语学校,而华小中有大约十巴仙学生是马来人、印裔及其他族群的学童,但是他们都使用教育部所设定同样的国家课程。

不管怎样,在五年的中学教育中,绝大部分的我国各族学生都在国民中学接受同样的教育,因此《远东经济评论》的“只有五巴仙”数字是不确实的。这是因为,虽然我国有六十间华文独立中学,但是却没有任何的淡米尔中学,二独中每年只录取大约十巴仙的小学六年级毕业生。这意味着,总共有九十巴仙的小六生到国民中学继续他们的学业。

目前的关键问题是,为何在同一个校园共处血洗大约十年至十一年(包括五年中学教育,两年大学预科以及三年到四年的大学教育)之后,我国的教育及社会化过程,无法在新一代各族人民之间促进更大的国民融合?

倘若第二个马哈迪教育检讨委员会是要克服这些历史上失败,并且作为国民融合的真正工具的话,那么这个委员会本身就必须为国民融合以身作则,不管是在于它的组成、权限及运作方面,二并非像如今这样,沦为一个只代表国阵,抑或更糟糕只代表巫统的委员会。

倘若第二个马哈迪教育检讨委员会无法正确开始运作,允许各种政治及教育意见及代表我国社会光谱的所有部分的话,那么它就只能自暴其短,因为它将被视为狭隘及选择性地来为巫统的政治利益服务,而并非真正要改革教育来促使国民融合的全民努力。


| 时评档案 | 回到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