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评论

民主行动党全国主席林吉祥,于2002年5月22日(星期三),在八打灵再也所发表的声明(一):
哈山赛益受邀出席行动党于明晚所主办的教育讲座,以解释大学以绩效制录取新生所出现的不公平及不专业缺陷
行动党邀请高等教育局总监哈山赛益教授出席行动党于明晚假座吉隆坡雪中堂所举办的教育讲座,以解释大学以绩效制录取新生所出现的不公平及不专业缺陷。

这项讲座的主题为“教育:英文、大学与国民融合”(Education - English, Universities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主讲者为教育家拿督依不拉欣巴朱聂、政治经济学家P.拉玛沙米教授、全国教专职工会总秘书N.西华苏巴马念、行动党甲洞区国会议员陈胜尧及我本人。

本人今日已经发出电邮给哈山赛益,邀请他亲自或派代表出席这项讲座,以答覆有关绩效制透明度、公正性、专业性及公信力的问题。倘若这些问题无法被解答的话,就将成为我国缔造世界级教育制度及转型为区域教育中枢与学术卓越中心的最主要绊脚石。

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曾说,大学采取绩效制来录取新生并未受到操纵。他表示,任何有不满意的人士可以检查教育部的记录。

教育部长丹斯里慕沙莫哈末曾说:“肯定会有人在没了解真相前,以不不正确的态度来激起猜疑,进而反对有关制度和政府。”慕沙还之处,如果他们不满意今年所采用的绩效制,就应联络教育部了解真相。

不幸的是,在过去两周来,不但公众人士,就连国会议员也无法联络上有关的教育部官员。

本人希望哈山赛益或教育部代表将表现出勇气及责任感,携同教育部的有关记录出席明晚的讲座,并回答公众人士的疑问。

哈山赛益必须确保教育派代表出席上述讲座,以显示他听取首相和教育部长的劝告,来证明教育部将堂堂正正解答公众人士对绩效制的疑问。此外,哈山赛益身为最高级的教育部官员之一,他应该留意教育部的服务宪章,对其服务对像即学生、教师、社会及国家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及负责任。

明晚讲座将展示一粒苹果、一粒橙和一粒梨,以象征今年绩效制的缺陷。与此同时,教育部必须解答公众人士的询问及疑问,譬如:

首先,教育部应该解释苹果如何能够拿来跟橙比较,即如当局把大学预科班成绩拿来跟大马高级教育文凭相配一样。这两种考试完全是以不同的评估程序进行。这是高等教育局的不公平及不专业做法。

大马高级教育文凭是经过良好测验、公开及标准化的制度,它跟剑桥考试局有联系,而美国式的预科班制度则属于完全不同的制度,后者不根据最后考试作评估,而是以出席率、指派功课、呈献作评估,而且讲师在廿二个预科班中心里对确定等级有很大的发言权,而最后考试的分数只占50至70%。

大马高级教育文凭则被公认为世上最艰难的考试之一,甚至被认为比剑桥A水平考试更加难,因此大多数中上家庭的子弟选考A水平而非大马高级教育文凭,不仅因为A水平是进入外国大学深造的通行证,同时也是因为在进入本地大学方面缺乏公平的遴选制度。

本人相信,学生、家长、教育界人士和人民都希望听到哈山赛益澄清他的说法。哈山赛益曾表示,在当局把预科班成绩跟大马高级教育文凭相配的绩效制之中,大马高级教育文凭持有人比预科班生占优势。哈山赛益是在暗示,为期一年的预科班课程,竟然比两年课程的大马高级教育文凭班来得高级和优越。

这种不公平的相配制,就等同于以一粒苹果与一粒橙来作比较,最终导致绩效制蒙上污名。更不公平的是在这个制度中,梨子被抛掉,即成千上万的文凭持有人在绩效制度下,完全不受到考虑。

去年5月2日当首相宣布2001/2002学年大学新生录取时,哈山赛益透露,在30382名被录取的新生当中,约有两万人是大马高级教育文凭持有人、6000人是预科班学生,其馀是证书持有人。这意味着在去年,约有4800名文凭持有人被录取进入大学修读学士学位课程。

如今,教育部在完全不考虑的情况下即拒绝文凭持有者的申请,摧毁了数以千人的希望,他们之中有人在CGPA(Credit Grade Point Average)制度被鉴定获得四分,而且在过去这些年来,文凭课程是被接受为进入政府大学修读学士学位的三个途径之一。其实,许多学生选择文凭一途,正是因为大马高级教育文凭被视为非常难考取高分的考试。

最后,哈山赛益或其代表应在明晚的讲座列出自1975年所实施的55:45:10(土著:华裔:印裔)固打制以来,大学每年录取新生的种族比率。这是因为,第一及第二国家经济谘询理事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卅年来,华裔和印裔同胞一直无法达到所指定的固打额:

本地大学学士课程的录取比率
  土著 非土著 总共
1980年 13,610(62%) 8,334(38%) 21,944(100%)
1985年 23,841(63%) 13,997(37%) 37,838(100%)
1988年 30,085(60.4%) 19,705(39.6%) 49,790(100%)
1990年 35,361(65.9%) 18,309(34.1%) 53,670(100%)
1999年 97,836(69.9%) 42,084(30.1%) 139,920(100%)

(资料来源:第一及第二国家经济谘询理事会报告)

我国最近所发生的教育风波及丑闻,已经引起了一项基本问题:到底国家政策制定人及教育规划人是否了解,我们要缔造一个世界级教育制度的能力,在于我们是否加入在全球化及资讯工艺时代成功国家的行列,抑或我们加入以落伍观念及愿景作徒劳无功努力国家的行列而定,并且认同采纳不公平及不专业的绩效制,将无法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把国家带往成功之路。


| 时评档案 | 回到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