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告

民主行动党全国主席林吉祥,于2002年11月7日(星期四),在八打灵再也发表的声明:
行动党将在全国推展华小数学、科学及英文的“一二三方案”,以期在二零二零年之前,培养出首名马来西亚籍的诺贝尔科学奖得奖人
行动党将在全国推展华小数学、科学及英文的“一二三方案”,以期在二零二零年之前,培养出首名马来西亚籍的诺贝尔科学奖得奖人。

这项“一二三方案”的三大目标为:第一,加强对英文的掌握;第二,保持数理科的高水平;以及第三,确保华小母语教育不变质。这项方案在作出一些修改之后,同样可以实施在国小和淡小。

毕业自Princeton大学的一九九八年诺贝尔物理奖得奖人崔琦是一个最佳例子。崔琦是在中小学时期以母语学习数理,但这却无碍他在这两个领域中获得国际顶尖成就,而能荣获诺贝尔桂冠物理奖。

崔琦的成就被香港培正中学校长Cheng Sing-Yip视为“母语教育成功的明证”,因为崔琦是首个在香港接受母语教育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当地人(一九九八年十月十四日《南华早报》)。

崔琦于一九三九年出生在中国河南的一个小村子,是一个农民家庭的老幺。他的双亲是文盲,但极为重视他的教育。当崔琦十二岁时,父母把他送往香港接受从六年级起的正式教育。

虽然家境贫苦,但他在培正中学求学时,华文、中国历史、数学及其他理科科目的成绩卓越。当时香港只有一间大学,所有来自中文源流的中学毕业生必修读一年的先修班课程以准备考取香港大学的入学考试。

崔琦在这特别班里读化学、物理及其他科目并考入香港大学,但他选择领取奖学金到美国深造。他于一九五八年赴美,并在芝加哥大学考获博士学位。

不过,崔琦却并非唯一在中小时学以母语接受数理教育而取得卓越学术成就与举世知名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其他在幼年时通过母语学习数理的中国或台湾得奖人包括:

杨振宁 一九五七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李政道 一九五七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丁肇中 一九七六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李远哲 一九八六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刚刚公布的本年度小学检定考试成绩,再次显示出华小在数理科的成就比其他源流小学来得优秀:

国小

科目 A B C ABC D E DE
数学 24.2% 26.7% 31.1% 82.0% 11.0% 7.0% 18.0%
科学 16.9% 33.9% 29.9% 80.7% 8.9% 10.4% 19.3%

华小

科目 A B C ABC D E DE
数学 52.7% 23.2% 16.7% 92.6% 4.6% 2.8% 7.4%
科学 23.9% 40.7% 21.3% 85.9% 6.3% 7.8% 14.1%

淡小

科目 A B C ABC D E DE
数学 15.9% 29.7% 35.5% 81.1% 12.5% 6.4% 18.9%
科学 8.0% 28.7% 37.9% 74.6% 11.4% 13.9% 25.3%

如果除了通过母语教维持这两个科目的高水平成绩,再通过从一年级起认真的加强英文,我国将能够提供比上述五名诺贝尔奖得主所接受的中小学教育更好。

教育部长丹斯里慕沙莫哈末昨天在内阁会议后说,从明年起国小将继续每周上七节数学课,而华小则上十节,两种源流的课程纲要是一样的。

在这种制度下,华小将以双语教同样的数学课,在教育上并非行得通,尤其是华小比起国小在传统上的数理水平较高。

在“二四三”方案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华小以英语教数理,学生对英文、数学及理科的掌握不可能提高,合理与可行的途径应是,如果每周上课五十节的新规定不能修改,将所有增加的九个节数用来教英文。

内阁在昨天批准的“二四三”方案将不会达致加强英文掌握、保持数理高水平及确保华小不变质的“一二三方案”目标,因此可能是培育出诺贝尔奖得主的途径。

当局应通过一项避免情绪主义化或恫言动用不民主及苛严法律的理性辩论,以对达致“一二三方案”目标的可能最佳教育改革达致合国共识,使国家能在二零二零年之前,培育出首名马来西亚籍诺贝尔奖得主。这种教育上的问题应通过教育途径解决,而非如教育总监拿督阿都拉菲所承认的“国阵政治决定”。


| 时评档案 | 回到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