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告

民主行动党丹绒区国会议员曹观友,于2002年9月18日(星期三),在国会下议院辩论今年度第三次附加预算案时发表的演词:
正视母语教育发展
政府必须改变发展华文教育和淡米尔教育的心态。

本人要向四加亭区国会议员致意,因为他呼吁教育部援助他选区内的华校。

这名巫统领袖在演词中提到援助华校需要具有新的意义,改变了本人对他的看法,因为诸多该党领袖一直把华教人士形容为“极端份子”及“共产党”。

其实,当华社要求政府给予公平对待时,并非要牺牲国民学校或马来文的地位,只是要政府把母语教育当作国家育制度中应受到公平对待的重要一环。

巫统和国阵已经决定要以殖民地的语文-英文在国民学校教导数理,如果他们可以接受殖民地语文作为教学媒介语,为何不能接受本身国民的母语。

母语教育面对各种问题,因为母语教育在国家教育制度下的地位日益低落及失去保障,虽然政府时常强调华文教育和淡米尔文教育不会被消灭,但实际上国家的教育制度已经忽略及漠视母语教育的发展。

在这次的附加预算案中,政府拨出4亿8千万元推行56项新计划及806项扩建计划兴建小学。教育部能否公平的告诉大家,有几间华小及淡小可以从中受惠,而修建、提升或扩建校舍?

可能完全没有,即使有也是少得可怜。

因此,热爱母语教育的华社被迫长期捐款给华校,以保华教长存。在目前,全国有1,250间华校需要支援,而且大部份极需财务援助。

目前,华小可以说是靠华社的筹款才得以生存下去。譬如在槟州,每年都有华社组织筹款给华校。

这种现象不应该持续,国阵尤其是国阵的华基政党有责任纠正这种数十年来的错误。有人说,华裔政客当中有人不想看到这些问题获得解决,因为如果问题继续存在的话,有关政党就可以用华教问题捞取选票,譬如在选举期间作出拨款或批准迁校的承诺。

在1999年大选时,国阵答应要增建5间华小,但到了今天,我们仍看不到任何的进展。

本人希望政府能够改变心态,在不牺牲国民学校之下,把母语教育视为国家教育制度中不可分割、而可丰富国家文化的一环。

让本人提醒政府,母语教育所面对的问题是某方面时常把以霸权的心态诠释国家教育制度。

最明显的例子是,教育部推行的2001年-2010年《10年教育发展蓝图》完全没提到华文教育和淡米尔文教育的发展,不把两者视为国家教育制度中的重要部份。

它完全不承认华文学校和淡米尔文学校在拨款、兴建校舍、师资方面受到不公平与偏差对待的事实。

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马华、民政党、人联党及国大党的部长们能够在上述蓝图完全漠视华文教育和淡米尔文教育的情况下,在去年6月20日在内阁会议中支持它的通过。


| 时评档案 | 回到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