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政治已经发展到非谈回教国不可的地步。回顾上届大选,国阵与替阵的政治版图争夺,都不敢触及马来西亚是不是回教国。但是今天,任何有关马来西亚的政治新闻与分析不谈及回教国,国际媒体肯定不会加以理会。
回教党在上届大选取得空前的胜利,也不是其所设定的回教国为最终目标吸引到选票,而是众人注目的安华事件,使巫统流失不少的马来选票。但是,回教党把支持安华的“烈火莫熄”选票,当作是可以实现建立回教国的目标,从而使回教国议题纳入马来西亚的政治议程。
当然,真正使回教国议题挥之不去的是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他在2001年9月29日在民政党代表大会宣布马来西亚是回教国,当时马华与民政党的领袖都搞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还一度把马哈迪的宣布称为“世俗回教国”。直到马哈迪进一步指出马来西亚是原教旨主义的回教国,国阵各成员党才知道事态严重。
这使马来西亚的政治兴起根本改变。回教党表明执政後要建立回教国的决心,以及马哈迪宣布马来西亚是回教国,虽然在开始的时候是不太起眼,也鲜少受到人民的注意,但两者确实是可让马来西亚跨过历史上的一个分界点,进入他们想要的“回教国”。
回教国是一种宗教意识形态,任何值得敬重的政党,都必须因应这个根本原则问题。民主行动党在这方面是立埸鲜明及坚定。它在回教党公然提出执政後要建立回教国,便表明反对而选择脱离替阵。对於马哈迪宣布马来西亚是回教国後,民主行动党更是为此而展开一糸列的“不要回教国”运动。
谁也没想到,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在国阵为他庆祝80大寿时所留下“不要把马来西亚变成回教国”的名言,在20年後的今天,被国阵本身抛弃。反而是民主行动党记得东姑之言,极力肯定并捍卫东姑所言。这种前所未有的政治局面,也显示马来西亚政治开始进入陌生形式,没有熟悉的方针指引我们。
我们只知道一旦跨越“回教国”的界线,社会和政治面貌即迥然丕变。不但社会和政治气候不同,社会和政治语言也不一样。这是一个多么不同的时代,安华事件後提倡的两线制,原本是追求公正、自由、民主及良好施政,但今天竟然变成是一个在回教国前提之下的两线制。对於不要回教国的民主行动党,他们只有跟时间竞赛,希望来届大选前能争取更多人站出来捍卫以回教为官方宗教的民主世俗制。
以宗教立国的提议在世界各地皆有,全球面对宗教强烈复兴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连美国都不例外。但是美国人早在1988年的大选已经拒绝把宗教救赎的信念,再度变成重要的政治因素。来届大选,马来西亚人民也要对宗教救赎的信念是否应该变成重要的政治因素作出决定。到底这个国家需要以回教国之名来救赎吗?这是一个必须认真看待的关键问题。但是近来出现一些政治评论文章,仍然不知道来届大选是马来西亚拥有一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对回教国表决的机会,结果发表的政治观点就像一个人蒙著眼睛玩著一种自己以为懂得规则的游戏,而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处在一个陌生地方,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了。
国阵与替阵之争在人民的眼里已经不重要,因为两者都是在回教国前提之下争取政权,没什么大不了。现在最重要的是,马来西亚正处在十字路口,人民还来得及对回教国表态,而其决定当然关系到国家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