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从种族角度处理大学预科班课题,教育部长马智里的态度让柔佛人既无言,沮丧且失望!

2018年5月9日,希盟承载着大多数选民的期待上台执政,国阵政府也被人民的选票推翻,这意味着人民已经勇敢做出面对改变的第一步,希盟政府是否应顺应趋势,果敢做出改革。

希盟执政一周年后,人民都在讨论新政府的表现是否尽如人意,其实很多人民都在努力适应新政府,无奈新政府的一些政策和言论,依然让人民感到不舒服,尤其在一些课题上,部长或领袖若是以种族、土著与非土著的角度看待与出发,直叫人失望。

例如,最近爆发的大学预科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从原先的保持90:10的比例,到日前教育部长指非土著来自富裕家庭的言论,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难道,教育部长不晓得非土著也有贫穷人家吗?

当被询问何时废除大学预科班,部长甚至说要等到不谙华文的土著也受聘时,这可被有心人诠释为恐吓及极端的言论,两者其实并无关联,教育部长为何能一概而论,因为受聘与否全看应征者的能力和市场的需求,所以当部长为了让自己出彩博掌声而硬生生把两者挂钩,会让人有错误联想,甚至把民怨发泄在新政府身上。

教育是兴国的根本,所以教育部继续为特定人士或群体提供“方便之门”,不只继续让特定人士或群体继续安于现状,甚至不擅竞争,需知一个不擅或没有竞争能力的国家、族群在长远发展而言是不利的。

执政了一年,马智里如今应该跳出巫统设下的框架,不以肤色为考量,而是以学生的家庭条件,为弱势群体提供优惠或固打,因为扶弱政策应考虑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经济条件,而不是单单不以族群背景为考量。

根据国库控股研究院(Khazanah Research Institute)的调查显示,城市地区一般马来家庭的收入和社会经济条件,远远超越乡区的非马来人。以此为例,如果一个来自令金(Renggam) 小镇的非土著孩子,尽管考获全科优异,却在大学预科或大专录取的甄选过程中,败给另一名成绩稍逊来自雪兰莪Subang Jaya的马来学生 — 如此的’扶弱’政策,教育部长是否认同?

当时,发布有关研究的国库控股研究院主任正是现在的首相经济顾问Dr Muhammad Khalid,教长发言前是否曾参考前者的意见。

前财政部长敦达因早前接受媒体访问时也坦承大学预科班就是上大学的捷径,而且如今我国的教育制度必须做出改变,否则大学毕业生缺乏职场竞争力的问题将不断衍生。

马智里要清楚,更换政府并非一朝一夕所达成的,509的成果是经过希盟领袖多年努力的成绩,如今人民已经有过更换政府的经历,人民既然能用选票推翻执政了12届或60年的国阵政府,他们也可以利用选票推翻希盟政府,所以如何让人民更踏实,相信希盟政府能做得比国阵政府好是当务之急,身为希盟部长级领袖的马智里自然必须学习如何谨言慎行。

我必须提醒马智里,他在509大选中,中选为柔佛州新邦令金国会议员,这个选区有35%华裔选民,10%的印裔选民和55%的巫裔选民,面对老树盘根的原任新邦令金国会议员梁德明,马智里获得了高达90%的非巫裔选票,难道这就是他回馈支持者的态度吗?

因此,希望教长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以搞错重点等借口含糊其辞,混淆试听,请正视问题,逐步实现新马来西亚各种族共享繁荣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