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00所国民学校教导华文为第三语文。而在刚结束的巫统大会上,副首相慕尤丁提出要在所有的国民学校推行第三语文学习,尤其是华语。
行动党欢迎这项建议,因为我们相信,所有的学生,不论来自何地或是什么样的经济背景,都有权获得平等机会以掌握第三语言。
然而,教育部长慕尤丁要从中国引入华文教师的建议并不实际,因为这些中国老师都不谙马来文,如何能与学生沟通并有效地教导作为第三语言的华文?
此外,自2007年起,我国政府共花费了1230万2720令吉派遣409名非华裔学生到中国学习华文。如果要引入中国老师教导华文,又要耗费多少公帑?
因此,与其从中国引入华文导师,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应该优先考虑本土人才。我国有21%的小学生在华小就读。他们当中,9%为土著。同时,共有8万名学生在华文独中就读。这些,特别是在华小念书的土著,都是将来教导华文的潜在人选。
根据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叶娟呈10月29日在国会的回复,共有289名师训学员在6月完成了“非大学资格假期师训班(KDPM-KDC)”,而495名学员也将在12月从“教师学士课程(PISMP)”毕业。这些毕业生都接受了教导华文作为第二语言的特训。
我国教育部长应该先在教师学士课程及非大学资格假期师训班增加教导华文作为第三语言的学额,并与董教总合作吸引更多华文独中毕业生就读。这将是为1万所国民学校栽培3万名华文教师更经济、实惠的方法,无需舍近求远。
尽管我们支持在所有国民学校教导华文作为第三语言的想法,但这政策不应该仓促进行。一个影响全国学子且涉及庞大开销的政策落实前,必须被充分讨论并小心策划。这不应该在巫统大会上宣布,然后就在一个月后匆促落实。我们不想看到政府重蹈英语教数理计划(PPSMI)的覆辙,因为这关乎着学生的前程。
民主行动党全国副宣传秘书兼古来国会议员张念群 于2014年12月3日(星期三)在吉隆坡发表的文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