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大选中被刷下的柔佛前州务大臣卡立诺丁在此次预科班风波中,企图混淆是非、恶意扭曲行动党在课题中的立场。
该名巫统副主席透过当今大马发文表示,” 成立预科班的关键不纯粹是考量学术成绩,或考取A等科目的多寡“。卡立此番说法,想必是要激起马来族群对于行动党的愤怒,引导他们认为行动党只在乎学术表现。
实际上,行动党一直秉持着跨越族群的扶弱的社会精神。无可否认,卓越的学术成绩与表现是奠定入学资格的重要一环。无论如何, 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此否定弱势学生的入学机会。因此,在裁定入学资格的课题上,当局有必要全面考量申请者的成绩与家庭状况等因素。
根据卡立的文告,“学术成绩确实可以巩固教育水平。无论如何,教育在拉近贫富悬殊以及维护社会次序所扮演的角色,不应在遭到忽视。” 卡立在自己发表文告中与行动党立场相呼相应,到底是搞不清楚状况还是为了反而反,寻求廉价政治宣传呢?
行动党以及希盟政府关注B40群体是社会有目共睹的。这一切实际的改变与行动,并非如卡立所指的空口说白话。
教育部早已着手以宿舍学校作为B40群体升学管道,冀望能杜绝不符合资格的申请者滥用推荐信入学,剥夺B40群体学生入学的机会。由此可见,政府在实施协助弱势族群的政策上有心有力。
反观卡立与同党执政时代,明显自顾自的为达官显要谋取福利,从未真正关心过B40马来群体,更别妄论协助其他弱势群体。
反思过去,展望未来。我国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无论预科班制度或是高级教育文凭课程,是否能培育出具竞争力的准大专生?要知道,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并不会因个人肤色、文化甚至宗教而有所改变。若我们执意揽着旧思维过日子,在工业改革4.0的洪流下,我们将会被远远抛在时代的后头。要与时代接轨,唯一的途径便是不断自我增值与改革。执着于所谓的种族尊严,最终只会典当了我国的发展前程。
预科班争议的浮现,意味着我国已步入了新马来西亚政策时代。不同的意见能带来更多火花,为课题带来更多建设性意见。借着国阵的前车之鉴,尽管面对意见冲突,希盟政府也绝不把问题扫进地毯下,眼不见为净、自欺欺人。
新马来西亚时代,便是人民与政府共商政策的时代。社青团早前针对预科班课题向教育部长提出的建议,已获得部长的公开接纳并承诺深入探讨。作为柔佛前州务大臣,希望卡立能展现风度,少些挑拨、多些建议,相信也可以对国家作出丁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