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国立大学直收系统承认统考
政府必须积极解决人才外流的问题,以确保我们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发展国家。如同人力资源部长在今年3月7日所举出的,马来西亚的人才外流指数为5.5%。
对比起全球平均人才外流指数为3.3%,我国的这个指数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我认为解决人才外流的问题不应只落在人力资源部的身上,高教部也必须扮演重要的角色以留住优异生,让他们能在被本地升学和工作。
因此,我建议改善目前国立大专里的直接招生/直收系统(Direct Intake)。
普遍而言,国立大专有三种方式录取学生:
第一,通过中央入学系统,即UPU。能通过UPU系统报读国立大专的学生有中六生(STPM)、中六寄宿生(STAM)、国立大专基础文凭 (Asasi) 以及大学基础班(Matrikulasi)。通过UPU申请进入国立大专的学生,将能享有政府津贴的学费。
第二,直接招生/直收系统。若学子无法通过UPU申请心属大学和科系,便可以通过直收系统进入该大学。通过直收系统进入大学的学子将不享有政府津贴的学费,而他们需要偿还的学费是UPU学生的十倍。
第三,各大专也可依据各自订立的条规录取国际生。
对于直收系统,每所大专有不同的做法,在马大,此系统被称为”UM Open Channel”,在理大,则被称为“Saluran Alternatif”。
直收系统不仅接收中六生,也接受通过A水平(A-Level)、 澳大利亚预科文凭 (AUSMAT)、国际文凭(IB)申请的学生。对于国际生,中国高考文凭也在特定科目中受到承认。
我欢迎政府及大专校方承认多元化的文凭,如此一来将有助我们栽培各方面的人才。
在讨论人才外流的问题,有一群优异生经常被忽略。每年,都有大约4000名优异生到国外留学,随即在当地工作,为他国贡献。
我呼吁政府改善国立大专入学系统,如承认统考作为直收系统可接受的文凭之一,以帮助我国留住人才。
统考已有48年历史,其水准绝不逊色于A水平、澳大利亚预科文凭及国际文凭半分。
国际上,统考文凭也被超过200所世界各地的大专所承认,当中包括伦敦经济及政治科学学院、美国纽约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及中国北京大学。
这些大专都在QS及The Times的排行榜上有名,且排名都比我国国立大专高上许多。
砂拉越州政府自从2014年起便承认统考,我支持这项有远见的决定。在砂拉越,持统考文凭者,可以申请成为公务员,为州政府服务,也可以申请砂拉越基金会(Yayasan Sarawak)的奖学金,或申请进入州政府成立的砂拉越科技大学就读。
我深知,大众对统考有着负面的刻板印象,尤其是指摘其历史科的内容与政府教育系统所采纳的课程内容有所出入。
但我必须指出,这个刻板印象其实是错误的。统考课程不仅包括了国文科,为了加强统考生的国语掌握能力,独中也经常和DewanBahasa Pusaka (DBP) 合作,举办各种国语论坛、国语诗歌朗诵以及其他学术活动。
此外,统考的课程内容也十分全面,学生会学习马来西亚历史、东南亚史、中东史及世界历史。在统考的历史科里,60%的内容都是关于马来西亚的历史。
再者,许多独中都以双轨系统教学,除了高三的统考以外,学生也在高二参加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考试。
今年,有超过一万名独中生参加SPM考试,并达到95%的及格率。在国文科,独中生的及格率也是95%,这是值得光荣的事。
其中,单单吉隆坡中华独中,今年就有170名spm学生,平均考获8A以上。
我想强调,若国立大专的直收系统,可以录取课程内容没有国文科及历史科的澳大利亚预科文凭及国际文凭的学生,那为何要将独中生拒之门外。比起这些外国文凭,统考文凭还包含了国文科和马来西亚历史科,而独中生更在SPM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为何马大、国大、理大这些国立大学可以承认A水平文凭、澳大利亚预科文凭、国际文凭甚至中国高考,却不能承认持有统考文凭的本地人。
若政府置之不理,这些优异生便会被其他承认统考的国家所吸收,如新加坡、中国、澳洲、英国等。
我呼吁政府或国立大专校方开放直收系统以录取统考生,而非通过UPU,以确保中六生或大学基础班生的升学权益被保障。
我希望大家能以学术角度、而非种族角度讨论统考课题。统考生也是大马子民,我们不应任由他们流失到海外,到最后痛失人才。
登州禁体操选手参赛事件
我想讨论青体部的第45项发展。为了让健儿持续进步和体坛永续发展,联邦政府需要州政府的配合和支持。
然而,登嘉楼州政府却宣布,不允许女体操运动员参加马来西亚运动会(Sukma),因为她们的服装不符合伊斯兰教义。
尽管登州体操协会(PGNT)等当地体育机构多次与登州政府协商,包括建议穿更保守的服装,但登州政府仍然坚持己见。
这一决定让人对登州政府发展体坛的承诺产生质疑,也显示出登州政府对体育领域缺乏了解。
我想强调的是,乌兹别克斯坦这个96%人口为穆斯林的国家刚刚在杭州亚运会上夺得了艺术体操团体和个人项目的金牌。
乌兹别克斯坦体操运动员奥克萨娜·丘索维金娜(Oksana Chusovitina)虽然已经48岁,但仍在参加比赛,她从未被政府认为体操服不合适而要求她改变比赛项目。
另外,如果政府给出的理由是体操服装不符合伊斯兰教义,因此穆斯林运动员不能参加本次体操比赛,我想问:
为何伊斯兰团结体育联合会(Islamic Solidarity Sports Federation)举办的伊斯兰团结运动会(Islamic Solidarity Games)将体操项目纳入其中?
这证明登州政府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体操服装不符合伊斯兰教义,其他伊斯兰国家并没有采纳和实施这种不合理的限制。
登州政府没有考虑体操运动员在训练上所投入的努力和时间,以及对体操运动的贡献,便单方面决定将体操运动员转移到武术比赛项目上,对体操运动员极不公平。
体育是崇高的领域,运动员更是我国的英雄。比起他们的着装,运动员的体育精神以及对国家的贡献才应该是政府和人民关心的重点。
如果这个问题放着不管,我担心一些州政府会步登州政府的后尘,不让体操运动员参赛,对体操赛事产生负面影响。
我要求青体部和国家体委会介入并严肃处理这一问题,以保障体操运动员的利益,避免对全国体操运动员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