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籍导演蔡明亮和演员杨雁雁在上星期六的《第五十届金马奖电影颁奖礼》上,分别获得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配角的殊荣,许多马来西亚人都因此感到与有荣焉。
首相纳吉也在其中文版面子书阿Jib哥专页发贴文,恭喜两位国人在金马奖电影颁奖礼上获得殊荣,为国争光。
与其在国人得奖后才跳出来沾光,纳吉能为本地电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交代电影《新村》何时才能公开上映。
我国著名导演黄巧力最新电影《新村》于2012年9月4日送检,电检局三名小组成员已审查该部电影,并于11月9日同意在没有任何删减的情况下,让影片被列为P13级别于今年8月22日公开放映。
不过,却由于亲巫统博客和非政府组织投诉电影美化马共,导致内政部长阿末扎希下令电检局展延《新村》的上映日期,同时再度审查这部电影。
如今,电影《新村》已经二度审查近4个月,却依然“生死未卜”。纳吉在这时自诩“我国政府向来鼓励创作,并在有关领域给予一定的协助”,无疑是自打嘴巴。
如果国阵政府真的有意“鼓励更多本地制作的电影”,纳吉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电影《新村》能早日上映。
其次,要鼓励更多的本地制作,就必须修改国家电影发展局(FINAS)下申请资金援助的条件。
一位电影新鲜人想要申请不超过3万令吉的援助以拍摄不超过15分钟的短片,在现有的条例下该短片至少60%的语文必需是马来文[1]。
此外,如果希望如同《王者之风》一样获得最高500万令吉的资金以拍摄“爱国及文化电影”Filem Kenegaraan dan Warisan ,该影片更必须是100%使用国语[2]。这些条例无疑都大大的限制了本地华语、淡米尔语和英文电影的发展。
根据国家电影发展局所提供的资料,绝大部分的本地电影都无法做到收支平衡。2012年共有76部本地电影上映,平均制作费为165万令吉,平均票房只有128万。而今年1月至9月,我国共有50部本地电影上映,平均制作费为204万令吉,可是平均却只有121万令吉。政府的资助更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纳吉真心想要看到“未来本地艺人和幕后制作者,可以凭大马电影在各个有代表性的颁奖礼上大放异彩”,那么就请即刻修正这些条例,让本地电影有更宽广的创作空间。
民主行动党全国副宣传秘书兼古来国会议员张念群 于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在吉隆坡发表的文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