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卓屍於市。卓素肥,膏流浸地,草為之丹。守屍吏暝以為大炷,置卓臍中以為燈,光明達旦,如是積日。” 《三国志•董卓传》里针对曾贵为太师、掌握朝廷大权的董卓之死,是如此形容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水浒传》。故事描述一百零八好汉梁上起义的故事,故事并列四大名著,改编成电影电视的版本多不胜数。
若根据张盛闻的思考逻辑,《三国志》和《水浒传》不仅不配作为中国四大名著,应被列为禁书,各校更不应该鼓励学生去探讨这些在张盛闻眼里看来玩弄政治、荼毒学生思想的歪书。
一个国家里的任何学校和教育机构都与资源分配、权力结构有着相互制约的纠缠关系。张盛闻要学生们活在一个完全没有政治的构想世界,实在未免过于天真。当然,张盛闻如此想法,完全贯彻了国阵以往不断将校园与现实切割的作风,不听不闻不问的鸵鸟心态。
其实,在上下议院都已通过18岁有权投票的年代,张盛闻以政治恐吓教育的那一套早已不合时宜了。要知道,在这个资讯开放的年代,新生代不应继续被视为一块被动的海绵,强迫吸收价值观。公民教育的存在对于国家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公民教育包括了权利与义务认知、公民素养以及群我关系的政治教育。张盛闻对于培育新生代的概念是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除了天真烂漫以外,真不知该如何形容了。
其实再看书刊内容,张盛闻最介意的是提及了我国巷闻街知的国际级26亿丑闻,以及行动党的名称。试问,纳吉因26亿丑闻官非缠身不是事实吗?行动党是马来西亚国内的政党之一不是吗?既不存在抹黑也不存在污蔑,又问张盛闻玩弄何在?荼毒何在呢?
其实,张盛闻若觉得自己因为国阵巫统的所作所为被揭发而蒙羞,大可自行与对方切割,而不是大费周章开记者会去要求他人将政治与生活切割。再来,他也无需过于担忧,毕竟人民是具批判思维的个体,无需单凭政治人物来贯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