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魏家祥洋洋洒洒近5000个字,继续为国阵涂脂抹粉,更曝露自己的奴性思维

魏家祥洋洋洒洒近5000个字,继续为国阵涂脂抹粉,更曝露自己的奴性思维:

(一) 宣称“华小减少48所学生人数却增加了10万人”的我不合逻辑、莫名奇妙

在华小数目减少,又怎能容纳更多的学生呢?

很简单,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收容更多的学生,结果就是学校爆满 。

根据《2015年马来西亚教育统计》,华小共有1万9千273个班级,课室却只有1万8千868间课室;国小拥有7万9千903个班级,但却拥有 8万1千380间课室。

诸多华小面对课室不足的问题,魏家祥难道不知道?

(二) 5所新华小建在政府保留地=政府抚顺民意?

1999年至今政府批准了17所新华小,国阵只在30%的时候抚顺民意,70%的时间悖逆民心。马华还要沾沾自喜?魏家祥把华社当乞丐?

(三) 华小规模更胜从前,代表华小并没有受到打压?

既然魏家祥还想强辩,那我就用更多的数字揭露华小是如何被边缘化。

国小拥有18万5千270名教师,高达61%拥有教育学士学位(Bachelor or equivalent degrees)。华小拥有3万6千912名教师,拥有教育学士学位的却不到49%

2015年全国5千873所国小,半津贴国小的数目只是区区的291所,不到5%。同一时间,全国1千295所华小,半津贴华小的数目却是884所,超过68%!

魏家祥或许会辩称,半津贴华小是因为校地主权不属于教育部。可是在“华教救星纳吉”和马华就“华小可以建在国小保留地”达到共识后,1999年以后104所搬迁和增建的华小不是都应该毫无困难的建在国小保留地吗?可是为何,半津贴华小的数目却是从1989年的858所增加至2015年的884所?全津贴华小更是减少了21间?

理由很简单,因为就算是建在政府保留地,新华小也不一定被列入全津贴。沙登岭华小、双溪龙华小和加影新城华小就是最好的例子。

至于其他“有幸”建在政府保留地的华小究竟又被归类为全津贴或半津贴,我期待魏家祥自己揭盅。

(四) 为何出现全津贴和半津贴学校?

《1996 年教育法令》根本没有以校地拥有权把学校划分为“全津贴学校”和“半津贴学校”,魏家祥口中的“华教救星纳吉”在担任教育部长期间,通过《学校建筑物扩建和重建指南》,规定校地不属于中央政府的学校,自己负责学校扩建、重建的经费。全津学校每年的水电费全部由教育部承担;而所谓的“半津学校”,则教育部只提供一个固定数额的水电费款项,超出则董事部或家协需承担。

魏家祥还要继续自欺欺人的告诉我们“华教发展完全没有受阻”吗?

(五) 希盟执政8年以来,对华教毫无建树?

魏家祥屡次指责希盟所执政的州政府,没有拨地建设华小,可他却恰恰曝露了自己的矛盾。

如果国小保留地的魔咒已在1999年,时任教育部长的纳吉和马华公会协商后打破,为什么教育部还需要州政府献地建华小?全国这么多隶属于教育部的学校保留地,难道还不够我们建学校? 教育部有要求州政府献地给国小吗?

指责希盟没有拨地建校,那是魏家祥睁眼说瞎话。以下就是槟城政府拨地建校的实例:

  1. 时中正校迁校:希盟州政府安排发展商将面积4英亩的学校保留地转移给学校董事会, 发展商在校地及建校经费方面至少承担5千万令吉。
  2. 益华小学迁校:发展商将面积4.3英亩、市价4000万令吉的学校保留地移交州政府,再由州政府转拨给学校董事部。发展商耗400万令吉兴建一座行政楼。
  3. 养正小学迁校: 州政府拨市值1000万令吉的4.557英亩校地给养正建校。
  4. 恒毅中学西南区新分校与恒毅小学迁校:发展商将12英亩的学校保留地移交州政府,再由州政府转拨给学校董事部。
  5. 威南日新国民型中学新校:发展商献地8英亩,建校经费3千万令吉,槟州政府拨款100万令吉。
  6. 孔圣庙中华中学新分校:发展商将5.44英亩的学校保留地移交给州政府,再由州政府转拨给学校董事部。
  7. 中山学校迁校:学校董事会向州政府申请校地,获发展商献地4英亩作为校地。校地申请即将获州政府批准。

总结:

魏家祥屡次拿安华当挡箭牌。可是就算安华在担任教育部长期间真的对华教伤害良多,那不正反映了马华在朝也没办法保全华小吗?

安华早在1991年卸任。如果打压华教是安华的个人问题,请问经过了25年的时间、7名部长的轮替,安华的“遗毒”清除了吗?

不同于马华,行动党支持安华出任首相是基于我们的共同政纲,包括公平的对待各源流学校。一旦执政,行动党会确保安华兑现承诺。

如果马华始终无法打破他们受制于巫统的窘境,何不换行动党来做做?

其二,执政近60年,国阵当然有拨款、拨地建华小。但是我和魏家祥的最大分歧,就在于他满足于巫统的小恩小惠,而我之所以踏上政坛,就是不想再做二等公民。魏家祥从没正面回应,国阵政府在对待国小和华小上,是不是有差别待遇?马华“有 ”努力,就等于华小已经获得的公平对待吗?

魏家祥虽然宣称自己“没有在逃避任何问题,也无须隐瞒任何实情”,可是在他第二篇近5000个字的文告中,却没有回答我:如果国小保留地已经全面开放给华小,为什么沙登岭华小只获得区区3英亩的校地?虽然教育部规定小学的土地面积必须是至少6英亩?虽然沙登岭华小一带拥有8块学校保留地?

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度发生,也为了让魏家祥有个机会当面揭发我的“躲猫猫”,避免华教因为我“一些似是而非、失真或欠缺完整的言论受到丁点的负面影响”,我献议和魏家祥来一场面对面的辩论,一起来谈论“华教是否获得公平待遇”。

想必为华教献身的魏家祥一定会不舍赐教。

民主行动党全国副宣传秘书兼古来国会议员张念群
于2016年11月23日(星期三)在吉隆坡发表的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