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还民资讯权利,解密巴生港口自贸区报告

The Edge周刊报导巴生港口自贸区的丑闻可能从46亿令吉剧增至80亿令吉,这个消息令人感到震惊,因为2002年估计的发展成本仅有23亿令吉。

这个举国注目的丑闻涉及许多国阵政治人物,包括两个前马华最高领袖和交通部长林良实和陈广才,民都鲁国会议员和Kuala Dimensi主要持股人张庆信。作为该发展计划的主要承包商,Kuala Dimensi的主席是前巫统财政阿金查比迪(Azim Zabidi),巫统加埔区会多个领袖也积极涉及土地交易和发展计划。

让我们看看这场戏剧如何编排,以确保一些人获得最大的利益。这个丑闻始于Kuala Dimensi以每方尺25令吉,总数10.9亿令吉的价格出售999.5英亩的土地给巴生港务局。这片土地的位置在雪兰莪州英达岛,张庆信拥有Kuala Dimensi的70巴仙股权。

在这之前,Kuala Dimensi以每方尺3令吉,总数9千5百万令吉的价格购买这片土地。巴生港务局是交通部辖下的政府部门。财政部曾指示巴生港务局启用土地征用法令,以每方尺10令吉的价格购买这片土地。

Kuala Dimensi不但因出售土地赚取巨大量利润,还被巴生港务局委任为发展巴生港口自贸区的主要承包商。

Kuala Dimensi委任Wijaya Baru Global 为主要的次承包商,张庆信也是该公司的持股人和董事,Wijayah Baru Global 是Kuala Dimensi的母公司。

简单地说,张庆信赚了大钱 – 他以超乎寻常的价格售卖土地给巴生港务局,也从被指定为发展商而获益。这个发展计划充斥显而易见的政治联系,由林良实出任交通部长时通过,并在陈广才担任交通部长后实行。

当巴生港口自贸区的发展开销超支30亿令吉,政府在2007年决定给予巴生港口自贸区46令吉的贷款。这个拯救朋党的计划令全国人民感到非常愤怒。

46亿令吉是多少钱?财政部长兼现任首相纳吉宣布的振兴经济配套总值670亿令吉,46亿令吉是两个振兴经济配套的7巴仙。政府应该善用这46亿令吉,例如用来成立裁员基金和中小型基金,以协助工人和中小型企业渡过全球经济危机。

5月3日世界新闻自由日刚刚过去,我促请纳吉和交通部长翁诗杰即刻公布调查巴生港务局的完整稽查报告。

纳吉和翁诗杰不该给予诸多藉口,迟迟不公布稽查报告,这无异于剥夺国人获取公共资讯的权利。如果我国有资讯自由法令,这种丑闻不可能会发生。这个法令将提高行政透明度和增加外资对我国的信心。

我也呼吁雪州议会的“能力、公信力及透明特选委员会”调查前雪州政府在巴生港口自贸区的土地交易中所扮演的角色。

根据2008年12月22日《星报》的报导,雪州政府在2001年拒绝使用土地征用法令购买土地的方案,因为Kuala Dimensi已在1997年获得发展订单。但是,Kuala Dimensi 和巴生港务局的在2002年才签署土地交易的合约。

这表示雪州政府反对一个可以为国库省下17.2亿令吉纳税金的方案。这是荒唐可耻的。

雪州民主行动党副主席兼巴生区国会议员查尔斯圣地亚哥
于2009年5月5日(星期三)在巴生发表的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