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呼吁教育部发出通令 开放政府保留地建华小

霹州行动党呼吁教育部白纸黑字发出通令,指示该部官员政府学校保留地可以建华小以补救政策的错误与偏差。

吸取过去“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教训,一纸公文是最好的保障,若出现阳奉陰违的情况也有法理依据可以对付。政府保留地的范围也应扩大惠及淡米尔小学以体现政府尊重各族母语教育的精神。

单元化教育政策作崇 政府学校保留地只可建国小

在单元化的教育政策作崇下,政府学校的保留地只可以建国小,华社欲兴建或搬迁华小,自己必须觅地想办法,连建校经费也须筹足80%后才可以向教育部提出申请,这种厚此薄彼的政策使到国家独立以来,国小兴建了5826间,反观华小不增反减,从1322减少至1284间。

308大选前为了选票,政府宣佈批准兴建6间新华小及搬迁13间旧华小,如今已四年,完成启用的华小还不到一半,摆在眼前的事实完全让人感受不刻教育部公平施政的诚意。

值得一提的是,蔡细历的所谓宣佈只限搬迁的旧华小,不是新华小;这与华社要制度化兴建华小的夙愿无异与南辕北辙。若采用马华的“关一间、搬一间”方案,华小根本沒有增长,一百年后华社还须为学生爆棚、华小不足继续伤透脑筋。

行动党建议政府一视同仁实行住宅区达2,500间即须建学校的指南,而非区分国小与华小。如果把华小搬迁至国小保留地,令人担心的是马来人居多的地区地点可能也不适合。

民主行动党全国副财政兼太平区国会议员倪可敏
于2011年9月10日(星期六)在怡保发表的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