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马来西亚在国际透明组织的贪污趋势指数急遽下降,暴露了国家关键成效领域在“打击贪腐”方面的梗概,只不过是要让人眼花撩乱的噱头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上任後孤注一掷地推介了6项国家关键成效领域,而“减少贪腐”为其中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在过去4年,首相和其队伍宣示经过“努力”和“成功”达致国家关键成效领域的关键绩效指标,把马来西亚人民和外国人耍弄得眼花撩乱。

在2011年,首相署表现管理及履行单位曾吹嘘它所采取的举措,在根除贪罪案方面已取得巨大成果。政府也指出“由于所采取的行动奏效,正慢慢地让民众感受到和承认它”。

首相署表现管理及履行单位曾引述,根据国际透明组织的全球贪污指数调查(Global Corruption Barometer Survey,简称GCB) ,马来西亚的贪污指数只是从2010年的48%微升至2011年的49%,这证明有所改进。事实上,国家关键成效领域反贪污监督及协调组主任拿督希山诺丁日前曾告诉《马新社》,国家关键成效领域已超过打击国内罪案所订下的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

然而,根据最新的全球贪污指数(GCB)报告,人民对于政府在打击贪腐成效方面的印象,却是从2011年的49%明显下降到令人震惊的低至31%。这与国家关键成效领域订下的在2015年时,全球贪污指数要提升至75%的官方目标有天壤之别。在最後一次,也就是当首相于2009年首次大张其鼓地推介国家关键成效领域时,人民对于政府在这方面印象为低至28%。

根据有关调查,只有区区14%的受访认为贪污在过去两年有减少了;39%的受访者却认为有增加,而47%的受访者则表示保持不变。

调查报告显示,马来西亚人民在过去逾3年所看到的国家关键成效领域的成果,也许只是通过令人眼花撩乱的景象丶歌舞升平和华丽来包装,它揭发了没有什麽真的改变了。置于惩治富有丶强大和政治联系之间的贪污,所作出的努力少之又少,而每进行的一项努力,都是为了阻止反对党的政治人物和具有公民意识的个体去作出揭发和举报。

事实上,在2009年的前後,每年在财政预算案中分别拨给反贪污局(ACA)和大马反贪污委员会(MACC)的款额,在过去10年突飞猛进地增加,就犹如在伤口上撒盬。

在2003年,也就是我们在过去的10年来获得最佳的位置,即大马的贪污印象指数(CPI)在全球排名第33位时,拨给反贪污局的款额为6千770万令吉。

在2008年即拿督斯里巴达威移交政权予拿督斯里纳吉之前,在获得1亿4千670万令吉的预算拨款下,我们在全球的排名是第47。在2012年,“大规模”地重组大马反贪污委员会之後,为实行国家关键成效领域的“减少贪污“,其拨款已增至2亿1千120万令吉,可是我们目前在全球的排名却低至第56名。

这出现了给予大马反贪污委员会更多的预算拨款和更多的人力与资源,马来西亚反而成为更多贪污的国家。

如果纳严正看待打击和减少贪污,那麽在他治理下的政府,必须大刀阔斧地采取共同和适当的政治行动。政府是时候要摒弃让人眼花撩乱的场景和自我表扬,以及对于缺乏行动寻找藉口,以确保那些贪污罪犯,特别是重大的贪污得到相应的惩罚。

很遗憾的,首相新内阁阵容内的前任国际透明组织主席拿督刘胜权竟然表示“政治特技导致了许多毫无根据的贪污投诉,这反过来造成大马反贪污委员会 (MACC) 的探测率很低”,这种说法对于所有反贪污的举措不会带来任何帮助。

民主行动党全国宣传秘书兼八打灵再也北区国会议员潘俭伟
于2013年7月10日(星期三)在吉隆坡发表的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