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负责任的执政伙伴――建立民本政府,并把民主、正义、法治、廉正、人类尊严及自由良好施政6大宗旨

首先,我想要感谢那先从吉兰丹、丁加奴及沙巴远道而来的同志。特别是今天是民主行动党进驻砂劳越30周年纪念。这得以证明民主行动党是真正的马来西亚全民政党。

过去42年来,行动党的领袖为了更美好的未来,面对多少风风雨雨及挫折,仍然不屈不挠地坚持奋战,牺牲小我,我们对“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热情不灭,将马来西亚全民团结看成最重要的任务,超越种族及宗教。为了我们所热衷的信念,我们的领袖和党员曾遭遇过财务迫害、司法的羞辱及检控、甚至被殴打、囚禁及失去自由。

的确,我们流血、流汗、流泪。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置疑、没有放弃、也没有投降。我们赴汤蹈火,因为我们相信“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虽然我们从来没有预料到2008年3月8日这场政治海啸,我们还是很荣幸地与人们分享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在这胜利的时刻,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付出过、牺牲过的领袖和党员,他们包括曾敏兴同志、林吉祥同志、卡巴星同志、已故P巴都同志、已故诺杰迪同志、已故阿末诺同志以及我们的忠心党员张守江同志、刘德琦同志及拿督陈庆佳。

我们必须记得,这一刻的荣耀,属于那些过去42年,和我们同甘共苦、勇敢地承受过奇耻大辱的普通党员。因为经历过风风雨雨,我们在此时此刻感到特别激动,我们知道民主行动党不仅是最好的反对党,也最有资格做一个好政府。这是我们的回报,不是个人的利益,而是公众认同我们不断争取建立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

我们诚心奉献,立志做一个负责任的执政伙伴,朝向建立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这个愿景前进,并把民主、正义、法治、廉正、人类尊严及自由良好施政的6大宗旨。

在行动党的愿景里,人民政府将保障政治平等、经济机会平等、社会经济公正及怀有一颗慈悲心。

为了实现这项愿景,行动党将会:

  • 实践良好施政,采纳CAT-能干、公信及透明,这不但能创造财富,也确保人民能够公平地分享财富。
  • 采纳一个品德高尚的领导层,带来信仰、希望及爱;我们要人民相信政府是利民,而不是害民;政府也必须让年轻一代充满希望,拥有一个竞争机会平等、富社会正义的未来;政府也必须在尊严、慈悲及爱心社会的基础上表现对人民的关爱。

一个负责任的执政伙伴

马来西亚人对于民联执政的州属抱着很大的期望。我们在此列出一些负责任的执政伙伴应具备的条件:

首先,行动党支持拿督斯里安华依布拉欣做为我国的替代首相,我们也致力推动民联各政党的合作,以推广能干、公信及透明(CAT)施政为基础,实现大马人优先的梦想,那就是政治平等、经济机会平等及社会经济平等。通过能干、公信及透明施政,我们可以选择最好的以取得卓越的表现。

其二,任何要把马来西亚变成神权国家都与我们的愿景相违背,无论那是回教国还是基督教国,我们憧憬的公民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及多元宗教的社会。再说,建立神权国家肯定违背了以民事法为基础的联邦宪法。

其三,我们与国阵不同,我们平起平坐,没有任何一个成员党可以支配其它政党。

其四,我们相信这个两线制可以引导我们的社会,朝向一个健康操作的民主制度,那就是因为有许多不同的政党而出现更多不同的看法。行动党不是造王者,我们也不想成为造王者。只有人民才是造王者 。我们要成为推动改变的催化剂,我们要根据能干、公信及透明(CAT)原则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国家是建立在1957年独立的社会契约的基础上,我们的先贤给我们很多承诺,但能够实现的承诺很少。50年前,我们被许诺一个民主制度。我们被许诺公正、平等、法治及廉正。我们被许诺我们会被有尊严地对待。我们也被许诺自由。

做为负责任的执政伙伴,我们坚决要实践这些承诺:

民主

  • 改革选举委员会,让选举更加自由、公正不阿;
  • 修正1976年地方法令,实行地方议会选举。

公正

  • 实施司法改革,重建独立司法制度;
  • 将国油的利润与民分享,每年补贴6000令吉给每月收入少于6000令吉的家庭。

法治

  • 捍卫1957年联邦宪法做为政府的基础,保障非回教徒的权益,同时承认回教是官方宗教;
  • 无畏无惧地伸张正义,打击罪案。

廉正

  • 使反贪污局独立及向国会交待,扑灭贪污。

人类尊严

  • 恢复崇尚品德的领导层,尊重女性,赋权青年,听取民意;
  • 援助贫困人士,在一年内消除赤贫个案,这是国阵过去50年都做不到的。

自由

  • 废除或重新检讨所有恶法,例如:内安法令、官方机密法令、煽动法令和印刷及出版法令;
  • 立刻无条件释放所有内安法令扣留者,特别是兴权会5人:P. Uthayakumar, M Manoharan, R Kenghadharan, V Ganabatirau 及 T Vasanthakumar。

行动党时代到来了

除了在大选中有所斩获,我们在308大选中看到行动党时代的到来:

  • 更多女性。行动党在全国各地派出19位女性候选人,其中14位当选。
  • 种族结构更加多元。行动党是全马派出最多印裔候选人的政党。我们近30%的候选人是印裔同胞,中选的印裔议员包括7名国会议员及12名州议员。
  • 新生代。 三分之一的行动党候选人年龄少过30岁。在民选议员之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中选议员不超过40岁。
  • 扩大行动党的号召力。统计显示,我们的议员在城市地区获得20%或更高的马来选票。

主流政党

当我宣布我们不要做永远的反对党,而是要成为执政党的一部份时,你们之中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我。今天,我们站在一个引领行动党到另一个阶段的出发点,另一个40年。但是,接下来的几年才是最重要的,这足以决定我们是否能够成为真正在全国性政党和联邦政府的执政伙伴。

我们一定要让行动党转型为一个主流政党,让大多数的马来西亚人都相信,我们有能力提供一个强稳、有创新能力、高度廉洁的领导。

其一、廉洁是我们信条。我们这样可以少走很多路,因为我们参政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耀和富贵,而是为了我们的理想及对国土的热爱。过去42年,廉洁向来是我们的特征,但我们也要自我提醒,无论是多么有限权力,它也必将考验一个人的廉洁度。

其二、我们是全民的政党而不仅仅是为了党员而斗争的政党。让我们面对真相,若我们不是因为获得巫统、马华、国大党及民政党这些政党内不满现状及理想破灭的党员的支持,我们不可能赢得那么多议席、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在我们执政的州属,一定要体现新的施政风范,为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奋斗,将种族、信条、宗教及政治上的包袱搁在一旁。

其三、我们一定要广招不同背景的马来西亚人,以便更加了解我们这个多元种族社会的不同群体,以让我们在非传统区活动时具更高敏感度及更成熟。

在这次选举,行动党得到妇女、青年、华人、印度人及城区马来人的支持。我们是否将继续获得马来同胞的支持,有赖于我们在槟城、霹雳及雪兰莪做为联合政府一份子的表现。特别是在做为主导政府的槟州,以证明我们也照顾马来人并且能及国阵过去50年所不及。槟州政府致力于一年内消除槟州的赤贫个案,这是国阵50年做不到的。如果我们成功了,这将会是争取马来人忠心支持者的重要一大步。

我们的挑战是如何巩固现有的支持,同时走近城市马来人,以及沙巴、砂劳越的土著。我们的下一个挑战是,在接下来的砂劳越州选举,我们是否可以保住现有的议席及增添新的议席。我们要砂劳越的同志们知道:你们绝不孤单。

马来西亚国族与人民至上原则

最后,我们促请所有马来西亚同胞否决巫统与国阵,有系统根据种族与宗教的原则,把国人划分为土著与非土著、回教徒与非回教徒的极端种族政治。这些非环球正义价值的种族与宗教信仰,对我们构成很大的影响。为何我们难以接受前任首相马哈迪口中所谓“认同本身为国家一份子、口操国语与认同联邦宪法”的人民至上原则或马来西亚国族呢?

与其深受庸俗与空洞的口号所影响,我们必须敢于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同时接纳新的国际思维,并且赋予每个国人公平的机会。我们准备引导马来西亚再前进,通过让我们的教育体系转型,进而通过绩效制栽培聪慧、理性,并且公正不阿、尊重多元色彩的新一代。

让我们把马来西亚转型为不注重肤色,反而注重我们以民主原则、同等与全民公正创建个人特质的马来西亚人优先国度。

让我们把马来西亚转型为免于罪案威胁的国度。国人应该享有在安全环境生活、工作、求学与玩乐的四项基本权利。

让我们把马来西亚转型为重视环保的国度,以致我们的鱼儿能够在清洁的河里畅游,而人猿、犀鸟、侏儒象、老虎、犀牛等,亦能够在受保护森林内自由行动。

让我们通过恢复独立宪法,把马来西亚转型为彼等先贤所乐见的国度。当初制订的独立宪法不允许类似内安法令、印刷及出版法令等压制性法律。我们当时不仅有司法独立,亦有独立运作的选举委员会。

为了确保每个国人能够参与民主的过程,我们必须要具备公民社会的特定元素:结社与言论自由、受到管制却开放并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系、给予贫穷人士、孤儿、老人、病人或残障人士所需的援助,以及鼓励多元开放与个人自由,并且尊重社群个人所需及共享同一愿景的民事文化。

这个迈向马来西亚国族与人民至上原则的政治过程,必然决定一个以人民为主的政府能否成功。为了催生马来西亚国族,我们能否摒弃不同的种族背景与宗教信仰?今年3月8日所发生的政治大海啸,让我们再次坚定本身对马来西亚国族不渝的信念。

我要感谢所有党员所付出的努力与爱心,让我党能够引领全体继续向前迈进。是你让我们有机会写历史,打造了马来西亚首个以能干、公信与透明作为施政方针,并且以人民为主的政府。让我们一起来再创奇迹,除了稳守这个以能干、公信与透明作为施政方针,并且以人民为主的政府之外,还放眼在下届全国大选赢得联邦与更多州属的执政权。

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
于2008年8月23日(星期一)在吉隆坡Crown Princess 酒店第15届全国党员代表大会上发表的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