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行动党在此祝贺出生自马来西亚怡保的陈忠善(译)在剑桥大学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由于政府的失败政策,导致他最终选择前往加入新加坡的法律部门委员会,我们对他的成就感到骄傲,却因政府失败的政策而受到影响。
陈忠善离开马来西亚,一点也不令人意外。我们的人才外流问题已经严重达致警界线的,他只不过是其中一人。马来西亚外流的人才在45年内增加超过100倍,从1960年的9576名,增加到2005年148万9168名。世界银行指出,“人力资本的缺乏正是马来西亚迈向高收入经济体宏愿的最大绊脚石。”
副外交部长上议员A. Kohilan Pillay 最近也说,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共有30万4358名马来西亚人移民,比2007年13万9696人还多。换句话说,至1960年至2009年8月期间,194万2798名最优秀的马来西亚人已经离开了。
这个月,首相告诉国会,过去9年,少过1%在海外工作的78万4900名马来西亚人回国,其中最多马来西亚人(30万3828名)移居新加坡, 其次是澳洲(7万8858名)。
不只是非马来人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离开这个国家,就连马来人也一样。两年前当我在杜拜时,我发现那里有上千名马来裔专业人士,他们都是因为和巫统高层没有政治联系,而失去升职的机会。
为了停止掏空马来西亚的经济,并且吸引人才回流,纳吉已经成立了一家人才机构
(Talentcorp)。 不幸地是,我们的人才机构无法吸引像剑桥法律系优异生陈忠善(译)这样的人才回到马来西亚,这是重视建设100层“独立遗产摩天楼”胜于重才、惜才的结果。
人才是21世纪的“新石油 ”。一个国家如果能够成功地通过栽培、培训、再培训吸引人才,这个国家不只会享受经济繁荣的成果,也会成为世界强国。在这个新世代,有创意就能称王。
明显地,如果政府一味地强调种族、政治联系,而不是绩效及需求,这不只会赶走人才,也会降低水平、变得鼓吹平庸而不是卓越。马来西亚政府也必须大胆地检视能力成为升职及赏励的标准。
如果联邦政府继续只关心如何花钱建设大型计划,而不是发展人力资本,行动党看不出马来西亚的人才机构要如何可以成功吸引75万名(这当中目前只有1%回国)在外国工作的马来西亚人。
民主行动党秘书长及巴眼区国会议员林冠英 于2010年10月20日(星期三)在槟州行动党总部发表的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