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丹斯里诺莫哈末耶谷不愿意交代清楚他在1992-93年间,导致国家银行外汇损失158亿令吉,这才是先斩后奏

槟州政府很惊讶,首相署部长丹斯里诺莫哈末耶谷诬指州政府先斩后奏,针对63亿令吉的两岸三通一槟城计划,包括三条大道以及一条由关仔角至北海峇眼阿占7.2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做了决定才收集意见。事实上,丹斯里诺莫哈末2004年受委为第二财长时,却不愿意交代清楚他在1992-93年间,导致国家银行外汇损失158亿令吉,这才是先斩后奏。

槟政府在2011年进行公开招标前,已经开始咨询公众意见,并继续与公民社会及公众的各阶层人士接触,直到今年二月颁布工程合约。在合约细节正式订立之前,公众还有几个月的机会,针对合约内容提供意见。这种密集的公众参与是史无前例的,联邦政府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事,他们通常是通过不透明的直接洽商方式颁布合约。

相反地,槟州政府在公开竞争招标的基础上,颁布合约。州秘书拿督法立占及州财政司拿督莫达分别领导评估及推荐两个委员会。首长并不是这两个委员会的成员,也不参与细则讨论。

2006年说好的轻快铁呢?还有2010年批准的额外200辆槟城快捷通巴士在哪里?

联邦政府控制公共交通。丹斯里诺应该解释为什么国阵在2006年答应兴建轻快铁、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2010年答应提供槟州200辆快捷通巴士,到今天影子都没有?反而,国阵还想在来届大选“再循环”他们将兴建轻快铁的空头承诺。

目前,槟城快捷通有350辆巴士,200辆巴士上路,其余的150辆在维修当中。丹斯里诺也应该解释,为何联邦政府不愿意接受槟州的建议,每年缴付1000万令吉给快捷通,让我们在交通流量高峰时段提供免费巴士给人民?

很明显地,联邦政府企图破坏我们的公共交通计划,让槟城陷入交通阻塞的困境。州政府拒绝坐以待毙,于是我们计划了价值63亿的基础建设,以协助减缓交通阻塞,改善连接性、加强商业效率。

对环境或槟城港口皆无负面影响

在海床下的海底隧道是“两岸三通一槟城”的计划之一。这必须遵守详细环境评估报告的要求,否则这项工程将不会动工。 槟城港口有限公司不应该关注海床下的海底隧道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港口作业,因为,海底隧道距离海床下至少15公尺,等于至少距离海平面下30公尺。

因此,这条隧道比起大桥,对海洋生物更加环境友善。由于位于距离海平面30公尺的海床下,让大型船只有更多的空间停靠。隧道预期在5年后启动,并且在2025年竣工。

丹斯里诺应该花多一点时间解释,现有的槟州港口有限公司是不是将继续管理槟城港口,因为后者已经由丹斯里赛莫达的公司私营化。槟城港口的命运还不确定,丹斯里赛莫达到底要把它降级到集散港,还是要让它转型成为国际港口?

最后,国阵继续炒作州政府在2011年9月13日一篇文告中的打字错误,那就是4条道路约40亿8000万令吉,低于政府公开招标的合约63亿令吉。正确的数据应该是80亿8000万令吉,不是40亿8000万令吉。如果10篇文告有9篇都指工程价值80亿令吉,只有一篇因打字错误指40亿令吉,为何要选择那唯一一篇打错的文告,而不是另外9篇说明80亿令吉的文告?

如果偏执地死咬普通的打字错误真是非常离谱,就连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及副财政部长林祥才都已经分别在2011年11月17日及27日的新闻稿中,说明上述工程计划为80亿令吉(见附件)。

事实上,今天《新海峡时报》报道《行动党先斩后奏》也重提上述打字错误,“国阵青年团于星期一指出,州政府在2001年说明上述四项工程总值约40亿8000万令吉。但是林冠英宣布工程从80亿令吉的预算,降低至63亿令吉。”
(“BN Youth had on Monday said that the figure given by the state government in 2001 for the four projects was RM4.08 billion. Lim, however, put the figure at RM6.3 billion after the state government reduced it from RM8 billion.”)

很明显示地,应该是“2011” ,而不是“2001”,这是《新海峡时报》所犯的明显而普通的打字错误。为什么槟城国阵那么不一致,同样谴责上述报章?正是国阵的虚伪及双重标准,让槟州人民在2008年大选中拒绝了国阵。

槟州首长林冠英
于2013年3月30日(星期六)在乔治市发表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