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市州陆路交通局官员莎菲卡以流利的华语为两名中国留学生解答询问的短片在网络流传,瞬间令该名女官员成了网红,甚至获得首相纳吉的关注。
纳吉在他的中文面子书专页“阿Jib哥”贴文,公开赞扬该名女官员。
他如此写到:“大家无不称赞她掌握流利的华语,我更认为她展现了『一个马来西亚』的精神面貌。好样的!”
我很高兴纳吉能够从莎菲卡身上看到“一个马来西亚”的精神面貌。可是我希望纳吉也从后续报道中知道,莎菲卡之所以能够操着一口流利的华语,不仅是因为她的母亲是一名华裔,更是因为她自小是在华小就读。
因此,我更希望纳吉能从莎菲卡身上看到的,是华小对马来西亚的价值和意义。
在马华所举办的华社爱国大集会上,首相纳吉表示“政府准备在人口大量增加的地区建设新华小”。让人不解的是,华小不足根本不是新鲜事,为何华社总是必需等到全国大选才能听到好消息?
上一次政府宣布增建新华小,那是2008年1月,第十二届全国大选的前夕。这一次是否又会故技重施?
不仅是缺乏制度化增建华小,华小拨款拖延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纳吉虽然宣称他在上任以来的这9年间,给华小的拨款,远比某位在位22年的首相来得多。可是不能否认的是,2016年华小特别拨款却是迟至今年才发放。而2017年的5000万拨款至今依然没有下文。
华小的发展与建设从来都不是独惠华社。全国华小有19%的非华裔学生,为国家培育了无数人才,莎菲卡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
如果纳吉渴望能在更多马来西亚人身上看到这种“一个马来西亚”的精神面貌,那就应该以实际行动帮助华小。看到莎菲卡成了网红就来沾光,那只是廉价宣传。
民主行动党全国副宣传秘书兼古来国会议员张念群 于2017年9月21日(星期四)在吉隆坡发表的文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