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倘若连内政部长本身也纠结于罪案统计数剧,政府怎能期望马来西亚人民相信警方和它所公布的罪案数据呢?

随着内阁部长与政府官员针对可疑的罪案数据和论述发表互相矛盾的声明後,已使到马来西亚沦为国际笑柄。

最新的矛盾情况是,内政部长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坚持国内的暴力罪案已上升,即便在国会发布的警方官方数据显示是另一回事。

根据有关的官方数据,在2013年的首9个月,国内已发生的暴力袭击案件达4千436宗,而在2012年共发生6千244宗,这意味着,前者占2012年全年该罪案比例的73.7%。

而在暴力抢劫,包括有组织和武装的抢劫的罪案方面,从2013年的1月至9月共发生1万5千375宗,这占2012年全年共发生2万零140宗该罪案比例的76.3%。强奸罪案迄今已发生2千零68宗,这占2012年全年共发生2千964宗该罪案比例的69.8%。此外,谋杀案件至今已发生478宗,它占2012年全年共发生602宗该罪案比例的79.4%。

整体而言,截至2013年的第三季,国内共发生2万2千357宗暴力罪案,这个数目占2012年全年共发生2万9千840宗该罪案比例的74.9%。有关数据清楚显示,暴力罪案的情况并没有改变。

可是,即便如以上所述,内政部长仍坚持暴力罪案显著增加,以作为政府修改防范罪案法令,包括纳入引起争议的未审先扣条文的理由。

阿末扎希不能两者兼得,他要不就承认他坚持暴力罪案已攀升是错误,并意味着他已误导国会而仓促地通过了防范罪案法令内的恶毒元素,否则,就必须承认警方的统计数据是完全不可靠及不能被信任的。

当普通的马来西亚人民成为罪案的受害者,政府和警方不能再坚持罪案下降,以及所谓要改变的是“人民的印象”。

我们的立场很简单,那就是国内发生的罪案已达到不能让人接受的水平;警方的统计数据也清楚显示,亦如之前所突出的,它被怀疑操弄以呈现出一副犯罪率放缓的景象。在这方面,当局把某些罪案分类为从“指数罪案”改变为“非指数罪案”。

这种操弄最近被《纽约时报》(NYT) 所报道,並造成不可思议和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该报指出:“在某些类别的罪案大幅波动,包括枪械抢劫的罪案从2000年的722宗减至2012年的17宗。而在有组织的罪案方面,则从2010年的1千809宗,剧减至2012年的110宗。”

与此同时,我们反对内政部长意图挑起普通马来西亚人民的恐惧,并以未审先扣可抑制罪案作为推行恶法的理由,因为要有效地打击罪案,警方的执法必须更专业丶更有效能和有组织,而这也是大规模改革和改进的关键需求。

我们呼吁内政部长停止尝试再玩弄政治和罪案,而是把焦点放在为何国内罪案水平不能被接受的真正原因;同时,内长应支持首相所呼吁的“警方现在必须训练他们自己如何去寻找证据……而不是只顾着要援引紧急法令来逮捕嫌犯和放逐他们。”

阿末扎希在罪案方面的矛盾立场,已完全摧毁了其警察部队的信誉。

民主行动党全国宣传秘书兼八打灵再也北区国会议员潘俭伟
于2013年11月1日(星期五)在吉隆坡发表的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