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起个大清早,在有限的视力和精神状态下,驱车或苦等公交,到离家数十公里的地方,再拖着蹒跚的步伐排队,只为了一个目的--接种新冠疫苗。这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也是许多永平年长者目前面对的窘境。
近日好几位来自永平的朋友向我申诉,他们的父母被安排到离家近30公里以外的巴力拉惹或峇株巴辖市区接种疫苗,对当地的老人十分不便,也让在外地无法回来的子女非常担心。
永平居民余和平(72岁)和妻子陈尺(68岁)两人的接种日期仅相隔一天,即6月8日中午12时和9日的上午9时30分,但接种地点同在巴力拉惹民众会堂。由于妻子不良于行,孩子皆在外地无法返家,这也意味着,在不到24小时内,他必须自驾来回约60公里,两轮共120公里的车程,就为了让他和妻子能够顺利接种疫苗。
另一位被安排在6日到巴力拉惹的余金荣也说,他今年已80岁,视力大不如前,但是永平缺乏前往当地的公交,为了不错过预约时间,他宁愿自己驾车去。
永平是亚依淡国会底下的州选区,人口大约有3万人,当地早有一间设备齐全的政府诊所。对此,我呼吁交通部长兼该区国会议员魏家祥关注此事,争取早日让永平政府诊所充作疫苗接种中心,让永平及新港地区的民众,无需舟车劳顿前往接种疫苗。
其实上述情况不仅发生在永平,在我居住的武吉甘蜜,周边的巴莪、玉射、坤兰乌鲁等地区的年长者,多数皆被安排到距离25公里的东甲疫苗中心接种,交通问题造成一些年长者被迫放弃,也令疫苗接种工作无法快速展开。
柔佛州人多地广,政府仅在各县设立一或两个疫苗接种中心肯定是不足够的,除了造成民众不便,也令工作人员难以控制人流,加剧病毒传播风险。
随着我国冠病确诊人数及死亡病例屡创新高,我恳请政府充分利用分布在各乡镇的政府诊所,让疫苗深入民间,尤其是乡镇,而不是过度依赖MySejahtera和现有的系统。唯有让各乡镇接种中心“ 遍地开花”,才能让疫苗在最短时间内,让最多人接种,从而早日达到群体免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