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拒绝跳槽议员以免后患

近日引发的巫统国会议员退党潮,引起了坊间不少揣测和忧虑。当中数位涉及的议员事后宣布加入团结党,更是让各界对国内政治情况议论纷纷。其中,对于这项宣布反弹最大的便是希盟自身的支持者。作为人民代议士,我相信任何一位议员都必须懂得衡量所属政党和自身的政治理念是否还相符。回顾历史,希盟成员党- 诚信党,便是基于当初部分成员认为回教党的乖离原定斗争而成立的党派。议员绝对有权利决定是否跟随或脱离政党;正如选民可自由投票的权力一样。

核心问题在于,这一群在大选期期间,以国阵阵线对抗希望联盟的巫统退党议员,在过档希盟以后,是否能真心秉持希盟理念、诚心为选民服务呢?如今退党后,这些议员以180度的态度转变,选择加入自己曾极力对抗的希盟成员党,当中的的目的与意图实在需要真正的厘清与考究。究竟背后是不是存在夺取中央政权的阴谋或是逃离巫统这艘沉船的策略之一?再者,此举是否意味着巫统议员无法担起反对党应尽的责任与挑战?或是巫统卷入的滥权丑闻让他们无地自容、必须尽早脱离呢?

无论这些议员退党的真正原因为何由,我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也绝对权利获知实情。对我而言,第十四届大选是马来西亚政治景象的一个转捩点。无论今后如何发展下去,可确定的是我们已不可能回到国阵的迂腐时代。政治人物强权、滥权的时代已过。我们如今看到的是政府因人民反对而做出政策的改变,这便是人民当家的民主赢面。

如今,我们踏入了新希望时代,人民对政治的认知也日趋成熟。巫统创办人拿督翁惹化曾于50年代提议开放巫统会员条例,给予各族加入巫统的机会。只可惜这项建议当时被巫统党员极力反对,甚至导致拿督翁惹化被迫离开自己亲手建立的政党。依我看来,现任巫统领袖欲让政党转型就必须按部就班进行,才可彻底改变党内文化和风气。纵观巫统今非昔比,巫统党员而必须持有彻底改革的觉悟。

回归现实,我们应聚焦于退党的巫统议员此前是否曾经参与、策划任何对抗希盟的暴行,而非执着于希盟是否应将这些议员纳入成员党。若证实他们从未涉及针对希盟成员的暴行,相信希盟成员党将无任欢迎他们的退党,与他们合作追查前朝政府犯下的种种恶行。 若这些议员真心改邪归正,我相信社会普遍对于他们退党的决定是欣然接受的。

尽管如此,在还未了解退党议员的背景与目的, 与看见他们以行动表达的忏悔前,民主行动党社青团坚持的立场为不支持接纳任何来自国阵巫统的跳槽议员。在此,我呼吁希盟成员党秉持相同的立场,坚拒跳槽议员入党,以免成后患。

*退出巫统是他们的自由。他们必须向选民交代和接受该决定的后果。但希盟成员党应不应该接纳他们,就需要深入地探讨。只有时间可以断定他们退党背后的玄机,是好或是歹,为人或为己,为理或为利。不做巫统党员,不一定要做希盟党员。不当在野议员,也不一定要当亲政府议员。以独立议员身份在国会为民请命,需要支持在野阵线时就支持,需要支持政府时就支持。*

纵观当年,拿督翁惹化年代的巫统也曾经具有“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斗争元素。尽管听起来与民主行动党的理念相似,但巫统的诠释方式却犹如天渊之别,也最终被当时的党基层拒绝了。政党的斗争,理念的成功与失败自都是由其党员级领袖去定夺的。巫统如今处于政治分水岭,更应该好好思考今后该如何前进。与其自私地想办法恢复个人利益,巫统领导层需重新探讨政党的使命,与基层接轨、真正做到为民为国的目标。

如今,马来西亚需要的是强大与稳定的反对党来制衡国内的民主体制。若反对党成员都跳槽到执政党,我国又要如何迈向完善的民主制度呢?因此,任何政党若要东山再起,应对症下药、摆正党内歪风,而非躲灾避难般四处跳槽。事此至今,拒绝面对现实只会让巫统沉沦得更快,届时想翻身亦再无余地。

民主行动党社青团总团长兼兵如港区州议员李存孝
于2018年12月15日(星期六)在怡保发表的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