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稻米供应紧张影响大 建议增产行动

亚洲白米出口大国印度、泰国及越南因受到气候变化而影响收成,减少白米出口,冲击了亚洲米价格飙升至近15年来的最高水平,进而对全球供应的担忧日益加剧。作为白米入口国的马来西亚必须寻找长久之策应对,以免出现“舌尖上的危机”。

在6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稻米生产国之一。在此期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补贴、研发和推广,以保证稻米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期进口白米价格上涨引发社会争议。因此,农业部有必要审查水稻种植的计划、方法和政策。

根据国库控股研究院(KRI)2019年发表的《马来西亚稻米业现状》报告显示,如果有政府补贴,大马的稻田可以与泰国、印尼、菲律宾和中国等亚洲稻米生产国竞争。

该份报告概述了困扰马来西亚稻米业的3个因素:

  1. 白米新品种上市率。自70年代以来,大马农业研究院 (MARDI)积极培育和引领稻米研发领域,特别是在新型稻米的生产,但我国仍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例如:印度生产了1900多个新品种,菲律宾生产了200多个新品种,泰国生产了80多个水稻新品种。但同一时期,马来西亚生产不到50种白米。
  2. 因此,国库控股研究院建议政府让私营部门参与研发,以生产更多新的水稻品种。如果水稻和种子的生产和育种的流程和标准都能做得更加透明,肯定会对水稻产业有所帮助。

  3. 报告指出,利益相关者之间缺乏信任,导致供应链受到影响,即:数据透明度及可靠性问题导致政策延迟实施。
  4. 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发展。国库控股研究院建议实施马来西亚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计划(MyGAP)、食品安全和质量部门(良好生产标准)的指标,以便政府采取透明的方法来评估稻米业的表现。

国库控股研究院报告建议:通过与私营部门合作的“合约农业”,作为提高稻米产量的一种方式。

据说许多白米生产商在加工过程中流失了30%白米。政府应帮助加工商改进白米加工技术,减少碾米过程中白米的损失。

白米是东盟乃至亚洲人的主食,而亚洲是全球最大的白米消费区。当中,大马产米量一向供不应求,国家稻米公司(BERNAS)每年从国外进口约30%白米才能应付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