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滑,联邦政府应该向民众公布成本转嫁机制(Imbalance Cost Past Through或ICPT)的详情,以解释为何国能无法在近期之内调低电费?
早在去年12月中旬召开的股东大会,意即国际原油价格处於跌势之际,国能已经表示电费不会下降,即便下降最早也必须在今年6月才有答案。
国能总裁兼首席执行员拿督斯里阿兹曼在股东大会後召开的记者会也表示国能需率先评估近期原料和汇率波动带来的综合影响後,才能知道电费是否降价。
国能目前使用的成本转嫁机制(Imbalance Cost Past Through或ICPT)下,电费本来就应该随着成本而改变,但ICPT是滞後六个月的制度,即今年下半年的成本变化,需等到2015年6月检讨时,才可能被反映在电费上。
ICPT是联邦政府设立的成本转嫁机制,允许国能在成本走高是调涨电费,把额外的成本转嫁给用户;但若成本走低,电费亦有可能在ICPT下获得调低。
根据媒体针对ICPT的报导,国能和政府每年会检讨电费两次,分别是6月和12月,但随着政府在最近检讨中决定电费不变,且下次检讨落在明年6月,这意味着电费或在至少半年内不会降价。
针对国能无法降低电费一事,国能还提供了第二个理由,即马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为国能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国能是以美元购买煤炭,而且有12%的负债是美元债。对此,国能仍不知道近期波动究竟会对发电成本造成怎样的影响。
国能的发电厂有58巴仙以天然气为发电燃料,另有33巴仙属於煤炭发电,其馀则是综合燃油和水力发电。根据网路的资料,国际原油价格在2014年6月是每桶约120美元,到了2014年年尾,其价格已经跌至每桶50美元上下。跌幅超过58巴仙。
根据汇率市场的资料,2014年6月一美元兑换约马币3.20令吉,到了今天,1美元已经兑换约马币3.55令吉,这意味马币兑美元只不过贬值11巴仙。
这意味着,在过去六个月以来,国际燃油价格的跌幅(58巴仙)已经远远超过马币兑换美元贬值的幅度(11巴仙)。这个情况应该是属於游刃有馀的。因此联邦政府和国能理应在2015年元旦开始调低电费,而不是继续以旧有的收费机制向消费人榨取不合理的收费。
更何况,国能和国内主要发电厂购买的燃料都是由另一家官联公司——国油——供应。既然国能和国油都是官联公司,加上国能58巴仙的发电燃料是以天然气发电,再加上马来西亚是天然气净出口国,因此理应供国内消费的天然气只需以令吉结算即可。这好比在国内进行买卖只以令吉作为结算的货币,无需画蛇添足,把物价从令吉兑换成美元交易,然後再以令吉计算盈利。
这些问题之所以发生,乃因为联邦政府在处理ICPT机制的讯息不够透明。有鉴於此,联邦政府不仅应该公布燃油价格的计算机制,甚至也应该公布国能运用的成本转嫁机制的详情。
民主行动党甘榜东姑州议员刘永山 于2015年1月9日(星期五)在八打灵再也发表的文告 |